2014年巴西世界杯,中国英利以“光伏入户”点亮绿茵场,1500块太阳能板为马拉卡纳球场供电,中国企业用绿色能源改写体育赛事的“碳足迹”。
2006年德国世界杯,英利的光伏组件登上凯泽斯劳滕球场屋顶,这是中国光伏首次亮相国际顶级赛事。到2010年南非世界杯,“中国英利”广告牌让全球观众记住了这家绿色能源企业,当年其官网点击量暴增5倍,股价上涨3.8美元。
“光伏行业和足球一样不分国界,我们需要走进千家万户。”英利创始人苗连生的话,道出了体育营销背后的战略逻辑。2014年,英利更进一步——不仅为巴西6个场馆提供27套光伏系统,更在赛场广告中打出“光伏入户”口号,将绿色能源从赛场延伸至日常生活。
决赛场地马拉卡纳球场顶部的1500块光伏组件,日均发电量超6000千瓦时,相当于为球场LED照明系统提供80%电力。赛事期间,英利还设置了15个太阳能充电站,供媒体和球迷使用。巴西当地记者佩德罗感叹:“用太阳看球赛,这很未来!”
更接地气的是“光伏入户”广告策略。与上届单纯展示品牌不同,英利这次把广告语换成“光伏入户”,并推出“家电式”光伏套装——支架、电缆、逆变器一应俱全,消费者买回家就能自建电站。苗连生解释:“现在组件价格降了30%,安装就像装空调一样简单。”
全球化与本土化双线作战
英利在巴西考察时发现,当地年均日照超2000小时,但光伏渗透率不足1%。世界杯期间,其与巴西能源公司合作建设分布式电站,目标是在2017年完成15-17吉瓦装机量。国内市场也没放松,山西大同10兆瓦电站、内蒙古直营店同步推进,全国分布式体验店突破100家。
政策红利催生“卖电潮”
2014年7月,国家税务总局新规明确:个人卖电超2万元,电网公司代征50%增值税。英利迅速成立分布式投资公司,签约113家分销商覆盖21省市。财务总监梁田算过一笔账:“农户装20平米光伏板,年收益相当于种5亩玉米。”
争议中的破局
尽管形势大好,业内仍有担忧。能源分析师曾瀞仪指出:“国内并网难、补贴慢的问题没根治,英利其实是在用世界杯倒逼政策落地。”对此苗连生回应:“我们先教会老百姓用太阳能,市场自然会推着政策跑。”
中国企业组团“踢”进世界杯
继英利之后,比亚迪纯电动大巴登陆巴西,试运行成本比柴油车低77%;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隆基绿能为800兆瓦光伏电站供货,阳光电源参与储能项目。正如国际足联环境总监所言:“中国正在重新定义体育赛事的能源剧本。”
催生全球体育“减碳竞赛”
巴黎奥运会承诺碳排放减半,德国欧洲杯推广火车通票,而英利模式提供了可复制的商业路径。咨询公司Global Sustainable Sport评价:“把光伏板变成广告牌,让环保理念随着进球深入人心。”
英利的巴西故事证明:技术突破(组件成本下降)+品牌营销(世界杯广告)+政策创新(分布式补贴)=可持续的商业闭环。对于后来者,建议:
正如马拉卡纳球场那块日夜运转的光伏板所昭示的——最好的进球,永远是给地球的“绿色助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