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射手榜 / 2017德甲豪门中国行掀起足球热潮

2017德甲豪门中国行掀起足球热潮

adminc
adminc管理员

德甲豪门中国行:足球热潮与文化交融的盛宴

2017年夏天,中国足球市场迎来了一股强劲的"德甲旋风",拜仁慕尼黑与多特蒙德两大德甲豪门的相继来访,不仅点燃了中国球迷的热情,更在中德足球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场跨越八千公里的足球盛宴,通过球星互动、商业布局与文化碰撞,展现了德国足球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与诚意。本文将全面回顾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行,从赛事亮点、球星表现、商业战略到文化影响,剖析德甲豪门如何在中国掀起新一轮足球热潮。

拜仁上海行:传统蹴鞠与现代足球的激情碰撞

2017德甲豪门中国行掀起足球热潮  第1张

2017年7月,德甲霸主拜仁慕尼黑开启了其中国之旅,上海站活动在万体馆阿迪达斯足球公园隆重举行。这次活动阵容堪称豪华,拜仁派出了队长托马斯·穆勒、后防核心戴维·阿拉巴以及刚刚从皇马租借加盟的哥伦比亚巨星哈梅斯·罗德里格斯三位重量级球员。他们的出现瞬间引爆了现场氛围,数千名球迷的欢呼声浪此起彼伏。

互动环节的设计别出心裁,拜仁球星们与2017阿迪达斯3v3足球联赛上海赛区冠军进行了精彩对决,双方在场上你来我往,球星们毫不吝啬地展示着精湛技艺。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活动组织者巧妙地将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蹴鞠"融入其中,拜仁球员们饶有兴趣地尝试了这一足球的前身运动。穆勒在蹴鞠环节中表现尤为活跃,他身着印有中文昵称"二娃"的特别版球衣,频频耍宝逗乐观众,将其标志性的幽默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技术层面上,这次活动展示了拜仁球星们卓越的适应能力——即使是面对规则、用球完全不同的蹴鞠,他们也能迅速掌握要领并展示惊艳脚法。罗德里格斯作为新援,在互动中表现出极强的融入意愿,与队友默契十足;阿拉巴则展现了全能特质,防守稳健之余进攻也颇具威胁。穆勒作为队长,不仅在竞技层面做出表率,更在营造氛围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的每一次搞怪表情和夸张动作都能引发看台上一片欢笑与快门声。

这次上海站活动超越了普通商业比赛的范畴,成为一次足球文化的深度交流。拜仁通过让球星体验蹴鞠这一创意环节,向中国传统文化致敬,同时也向现场观众展示了现代足球与传统蹴鞠之间的历史联系。活动结束后,球星们与球迷的近距离签名合影环节,更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为拜仁2017中国行画上了圆满句号。

多特蒙德的中国战略:从商业比赛到长期布局

当拜仁在上海掀起足球热潮的德甲另一豪门多特蒙德也加紧了其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与拜仁的短期访问不同,多特蒙德采取了一种更为深耕细作的中国策略。2017年夏天,多特蒙德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办公室,这标志着其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已从零星商业比赛升级为长期战略投入。

多特蒙德董事总经理卡斯滕·克拉默在此期间亲自来到上海督战,这位高管以独特方式融入了中国生活——他穿着多特球衣在上海街头晨跑,途经静安公园时,常被认出并引发球迷欢呼。"当我穿着多特球衣晨跑时,年轻人会直接喊出'多特蒙德',这种感觉非常棒。"克拉默在采访中如此描述他在上海的体验。这种亲民作风不仅展现了多特管理层的个人魅力,也反映了俱乐部希望与中国球迷建立情感联结的真诚愿望。

多特蒙德的中国战略包含三个关键支柱:

  • 青训合作:2017年1月,多特蒙德青训学院落地福建漳州,将德国先进的青少年培训体系引入中国。俱乐部还与北京体育大学、成都大学等院校展开教练员培养合作,并与虎扑旗下"虎芽"品牌合作发掘4-12岁的足球苗子,目标直指培养"中国梅西"。
  • 商业拓展:从2017年最初只有2-3人的代表处,发展到2023年"坐了整整一排"的专业团队。多特蒙德计划将驻华办公室升级为实体公司,以便更灵活地开展商务合作。
  • 文化适应:俱乐部在社交媒体运营上完全"中国化",专注微博、微信、抖音等本土平台;产品方面甚至推出中国专属的"吨吨桶"等定制商品,真正做到了"在中国,为中国"。
  • 克拉默对此有着清醒认识:"不能把在德国做事的方式和风格沿用到其他地方,要去了解中国本地的用户、本地的赞助商,了解他们的习惯、喜好和发展趋势。"这种尊重本土市场的态度,使得多特蒙德在中国的品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3年,约有8000万中国人知道多特蒙德,几乎每个中国城市都有多特球迷俱乐部。

    值得注意的是,多特蒙德还是数字化互动的先行者。2020年疫情期间,他们成为第一个在中国举办线上球迷派对的欧洲俱乐部,单场直播吸引约370万观众。大中华区总裁本杰明·瓦尔表示:"我们是第一个在中国做线上活动的欧洲俱乐部。"这些创新举措确保了即使在无法实地接触的情况下,俱乐部与球迷之间的联系也能持续强化。

    德甲在中国的历史脉络与市场挑战

    德甲联赛与中国的情缘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早在1995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就开始直播德甲比赛,使德甲成为继意甲之后第二个登陆中国的主流欧洲足球联赛。央视评论员刘思远回忆道:"德甲当时是中国球迷最喜欢看的联赛之一,中国球迷最早开始看的联赛是意大利甲级联赛,接着就是德国甲级联赛。"这段黄金时期让德国足球在中国培养起第一代忠实拥趸。

    随着英超、西甲等联赛加强亚洲市场开拓,德甲的领先优势逐渐丧失。尼尔森体育2016年的调查显示,中超和英超在中国都市群体中的人气已超越德甲。CSM媒体研究的收视数据也证实,2014/15赛季英超获得的转播时段更多,收视率更高。面对这种局面,德甲俱乐部开始寻求改变,而2017年的中国行正是这一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甲在中国面临的核心挑战包括:

  • 时差问题:中德之间6-7小时的时差使得许多比赛在北京时间凌晨进行,不利于收视。但有趣的是,德甲安排在本地晚上九点半到十点半的比赛,恰好契合中国"不断后移的黄金收视时段"。
  • 球星流失:相比英超、西甲频繁引进顶级球星,德甲除拜仁、多特外其他球队星味相对不足。
  • 本土竞争:中超联赛的快速崛起吸引了大量关注与投资,一定程度上分流了欧洲联赛的观众。
  • 为应对这些挑战,德甲俱乐部采取了多元化策略

  • 拜仁于2014年9月在上海设立办公室,专注于中国业务;
  • 汉堡俱乐部与上海上港达成合作伙伴关系;
  • 多家俱乐部如拜仁、沙尔克、沃尔夫斯堡和门兴格拉德巴赫推出中文官网。
  • 德国尼尔森体育执行主管雷曼指出:"德国俱乐部都在努力开拓海外市场,而中国市场则具有巨大潜力。"这种潜力不仅体现在商业收益上,更在于足球文化的长期培育。多特蒙德市场主管克莱默尔强调:"我们希望和他们进行直接接触,希望他们能够感觉到,我们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这种面对面交流的理念,直接促成了2017年多特蒙德中国行的举办。

    社交媒体成为德甲在中国扭转局势的关键战场。虽然英超在微博粉丝数量上领先,但德甲在互动频率和话题热度上表现更佳。德国足球联赛2017年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其社交媒体讯息在中国转发次数超过1亿次。多特蒙德等俱乐部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成功触达了大量年轻球迷群体,为品牌建设奠定了数字化基础。

    球星聚焦:格策与厄齐尔的生涯轨迹与中国情缘

    在德甲豪门的中国行中,两位具有代表性的德国球星——马里奥·格策与梅苏特·厄齐尔虽未亲自到场,但他们与中国足球的潜在联系及各自的职业生涯起伏,成为了球迷热议的话题。格策作为多特蒙德青训体系的杰出产物,其职业生涯可谓跌宕起伏。2014年世界杯决赛对阵阿根廷时,他在加时赛第113分钟的制胜进球,帮助德国队捧起大力神杯,这一高光时刻永远铭刻在足球史册中。

    格策的技术特点极为鲜明:身高1.76米,司职进攻中场、影子前锋或边锋,拥有"德国罕见的技术与盘带能力"。前德国足协技术总监萨默尔曾评价他为"德国有史以来最优秀的人才之一"。他在多特蒙德的第一个阶段(2009-2013年)表现惊艳,帮助球队赢得两次德甲冠军并杀入2013年欧冠决赛。随后以3700万欧元转会拜仁慕尼黑,成为当时身价第二高的德国球员,仅次于厄齐尔。

    伤病困扰与适应问题使格策未能延续辉煌。2016年重返多特后状态下滑,2020年离队加盟PSV埃因霍温,后转会法兰克福。值得一提的是,格策与中国足球曾有过"绯闻"——2017年夏季,当时效力多特蒙德的另一位德甲球星奥巴梅扬一度接近加盟天津权健,但因足协引援调节费政策而告吹。这一事件展现了中超俱乐部对德甲球星的浓厚兴趣,也让中国球迷开始期待未来或许能看到像格策这样的世界级球星登陆中超。

    厄齐尔的职业生涯同样充满戏剧性。这位土耳其裔德国中场以创造力闻名,2010年世界杯后加盟皇家马德里,在穆里尼奥麾下表现出色,被比作皇马传奇齐达内。2013年以4250万英镑转会阿森纳,成为当时身价最高的德国球员。厄齐尔的技术特点——精准传球、开阔视野与卓越比赛阅读能力,使他成为英超最具观赏性的中场之一。

    2018年世界杯后,厄齐尔因"种族歧视"争议退出德国国家队,这一事件对其职业生涯造成重大影响。尽管未直接参与2017年德甲中国行,但厄齐尔作为德甲出品的全球巨星,其职业生涯轨迹反映了德国足球人才的国际化发展路径。他与格策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德国球员——前者是移民后裔技术流的代表,后者则是本土培养的创意型天才,共同构成了德甲对外输出的人才图谱

    德甲俱乐部在中国市场的球星策略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早期依靠电视转播让中国球迷认识德国球星;2010年代通过商业比赛和球星访问建立情感联系;未来可能会考虑引进中国球员或让当打之年的德国球星加盟中超,形成双向人才流动。多特蒙德大中华区总裁瓦尔在2020年采访中透露,俱乐部计划"发掘'中国梅西'",表明了对中国足球人才的长期关注。

    文化碰撞与商业博弈:足球外交的双向馈赠

    德甲豪门的中国行远不止于几场商业比赛或球迷见面会,它实际上构成了一种文化对话,是现代足球与传统东方社会的深度互动。拜仁慕尼黑在2017年3月22日于上海设立中国办公室,这是继纽约之后拜仁在全球设立的第二家子公司,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开业典礼上,董事会主席鲁梅尼格明确表示:"我们期望以此进一步深化与球迷、俱乐部、协会及其他机构的交流。"这一战略布局的背后,是中国庞大的球迷基础——拜仁当时在中国拥有超过1.36亿关注者。

    拜仁的中国策略得到了商业伙伴的强力支持。一汽-大众奥迪为拜仁中国办公室提供了专用车辆,并派高管出席开业仪式。拜仁国际化与战略事务董事约尔格·瓦克阐释了他们的中国愿景:"我们将为中国市场——尤其在青少年足球领域——带来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我们希望与各合作伙伴联手,共同定制属于中国球迷的活动,使拜仁慕尼黑的品牌形象更为鲜活。"这种定位既考虑了商业利益,也兼顾了社会责任,显示出德甲豪门在中国市场寻求长期发展的决心。

    多特蒙德则采取了差异化路径。与拜仁自上而下的品牌推广不同,多特更注重 grassroots(基层)接触。2016年和2017年,多特一线队连续来华参加国际冠军杯;2017年夏天在上海成立中国办公室;2020年疫情期间创新性地开展线上球迷派对。多特蒙德董事总经理克拉默强调:"我们需要在一个市场增加露脸的机会,只是依靠一线队每两三年来到这里踢比赛,这是不够的,并不足以维系多特蒙德在中国的品牌影响力。"这种认知促使多特蒙德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

    中国球迷对德甲豪门的热情回应令人印象深刻。2020年8月,拜仁因疫情改为"云夏季行"时,成都300多名球迷在凯宾斯基酒店集体观看拜仁热身赛,高喊"拜仁雄起",甚至为即将过生日的前拜仁球星施魏因斯泰格合唱生日歌。四川足球名宿余东风与拜仁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88年,这种跨越数十年的情感纽带,展现了德甲俱乐部在中国积累的深厚群众基础。

    商业层面上的互利共赢同样显著。奥迪、阿迪达斯等德国品牌借助足球平台强化了中国市场存在感;中国品牌如TENWAYS等则通过与德甲俱乐部合作提升国际知名度。截至2023年,已有超过10家中国品牌与多特蒙德达成合作,这种商业互动超越了单纯的赞助关系,形成了产业生态的互补。

    文化适应是德甲俱乐部在中国成功的关键。拜仁在成都球迷活动中播放四川全兴队歌;多特蒙德为中国市场定制"吨吨桶";各俱乐部在社交媒体上完全本土化运营——这些细节体现了德国足球对中国市场的尊重与理解。正如克拉默所言:"要以实际的业务操作来说,以公司形式去洽谈商务合作,包括举行活动都会更容易。"这种务实态度,正是德甲豪门能够在中国持续扩大影响力的核心因素。

    后疫情时代的展望:德甲中国行的未来形态

    2020年全球疫情的爆发对国际足球交流造成了巨大冲击,原定的德甲豪门中国行被迫取消或改为线上形式。拜仁慕尼黑将原计划的实地访问改为"云夏季行",首先针对中国市场,然后扩展到全球。多特蒙德大中华区总裁本杰明·瓦尔在2020年9月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疫情原因今年球队的中国行未能成行,但是我坚定的表示明年夏天多特蒙德会重启中国行。"这一承诺体现了德甲俱乐部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

    疫情催生了创新的球迷互动方式。多特蒙德开创性地举办了线上球迷派对,通过虚拟观光让中国球迷远程参观伊杜纳信号公园球场的更衣室、裁判室及著名的南看台。瓦尔不无自豪地说:"我们是第一个在中国做线上活动的欧洲俱乐部",单场直播就吸引了约370万人观看。这种数字化探索为后疫情时代的足球文化交流提供了新思路,但瓦尔也强调:"我们多特蒙德还是想以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和球迷们接触。"这表明线上互动无法完全替代面对面的真实体验。

    未来德甲中国行可能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 形式多元化:结合线下比赛与线上互动,多特蒙德计划将中国行"做成节目的形式,由中国记者全程跟队",并与其他线下活动如参观大熊猫等结合。
  • 青训深化:多特蒙德青训学院落地福建漳州,拜仁也强调将为中国青少年足球带来"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表明人才培养将成为重点。
  • 商业创新:多特蒙德计划将驻华办公室升级为实体公司,以便更灵活地开展商务合作,反映商业模式的本地化深化。
  • 高校合作:多特蒙德希望"走进更多中国高校,与体坛新声代这样的高校媒体合作",拓展年轻知识阶层球迷群体。
  • 德甲俱乐部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拜仁凭借历史积淀和战绩优势拥有广泛群众基础;多特蒙德则通过青春风暴和亲民路线吸引年轻球迷。两强相争客观上促进了德甲整体在中国影响力的提升。正如2017年德国媒体所描述的,德甲正努力挽回在中国球迷心目中的"旧日情",而事实证明这种努力正在取得成效。

    中国足球市场对德甲的重要性将持续增长。一方面,中国球迷对高质量足球内容的需求不断上升;德甲俱乐部需要开拓国际市场以平衡财务。这种双向需求将推动更多创新合作形式的出现,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德甲球星在中超效力,或中国年轻球员在德甲亮相。多特蒙德与北京体育大学、成都大学的教练员培养合作,以及拜仁在青少年足球领域的承诺,都预示着人才培养将成为下一阶段的关键词。

    从更宏观视角看,德甲豪门的中国行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商业比赛或季前热身,它已成为中德两国在体育领域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通过足球这一世界性语言,两国人民得以增进理解、建立友谊。正如拜仁名宿埃尔伯在成都云活动中动情地说:"每次来到成都,我根本舍不得睡觉,24小时根本不够用。"这种真挚情感,或许才是足球运动最宝贵的馈赠。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